
俯瞰牛家峪

體驗茶葉制作

圍爐煮茶

感受書法藝術

盡享文藝活動
野生桑葉制香茶
11月7日,在陽泉市城區義井鎮義東溝村牛家峪的山西延生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桑葉茶生產車間,工人們按下按鈕,啟動殺青機,讓其提前預熱至200℃。隨后,工人們將清洗好的桑葉分批倒入殺青機。殺青機的滾筒不停翻轉,不一會兒,桑葉便蜷縮、變色,還散發出陣陣香氣。
殺青是桑葉茶制作的步驟之一,殺青機的高溫能讓桑葉中的水分快速蒸發,讓葉片變得柔軟,便于后續加工。不僅如此,殺青還能防止桑葉變質,保留桑葉中的香氣,為后續做出高品質的桑葉茶打下基礎。從桑葉到香茗,一片片新鮮的桑葉除了經過殺青,還需要經過揉捻、炒制等步驟,才能被制成桑葉茶。
“做桑葉茶,原材料好是根本。”公司負責人張明公介紹,義東溝村牛家峪位于獅腦山腳下,獨特的生態氣候為樹木生長提供了較好的環境,植被覆蓋率高,野生桑樹就是其中之一。村里有3000多棵野生桑樹,桑葉新鮮、干凈,是制茶的優質原材料。
如何將枝頭的桑葉變成生產車間的原材料?采摘環節很重要。桑葉茶生產車間工人武桂蘭說:“這些天,我經常采摘桑葉。霜降后的桑葉稱‘神仙草’,這時候的桑葉澀味淡、養分足,適合制茶。因此,我在霜降后開始采摘桑葉,每天早上7點多,我背著一個大包到村子周圍的山上摘桑葉,高處的桑葉夠不著,我就用鐮刀輕輕鉤下來,并用剪刀剪掉多余的枝蔓,只留完整的葉片,這樣背回來清洗、加工也省事。我一采就是一整天,每天能采摘五六十斤桑葉。”
據了解,100多公斤野生桑葉能制成20公斤左右的桑葉茶。公司的桑葉茶依托天然的原材料和精細的制作工藝,贏得了一些顧客好評。下一步,公司將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產品,拓寬銷售渠道。
“山谷藝境”醉游人
11月7日,從市區出發來到獅腦山腳下,沿著山路驅車而行,但見薄霧籠罩著層林盡染的山野,宛如一幅詩意盎然的水墨畫。不一會兒,便抵達陽泉市城區義井鎮義東溝村牛家峪的山谷藝術空間。
山谷藝術空間裝修淡雅,宛如一座清幽的庭院,一簇簇綠竹掩映其間,令人賞心悅目。沿著石板小路步入其中,只見游客圍坐在一張張餐桌旁,品著熱茶,或下棋,或閑談,神情愜意,一切都顯得那么恬淡舒適。這里遠離城市的喧囂,有著鄉村田園的寧靜與愜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牛家峪,文旅是引擎,農業是根基,生態是底色。當鄉村振興與文旅融合相遇,“新農人”正描繪出一幅嶄新的發展圖景。2023年,山谷藝術空間落成。它以“文化+社交”為主題,以簡約、自然、藝術感為核心,倡導精神自由與自我表達。在這里,人們可以感受書法藝術的魅力,親手繪制一幅流體畫,圍爐煮茶閑話家常,了解魚菜共生的生態智慧,還能欣賞各類美術作品。
用文藝之光,映照美好生活。文藝之美積蓄生活詩意、匯聚向善力量、點亮鄉村風韻……市民和游客通過參與文藝活動,感受地方文化、體驗地域特色,用筆尖、用鏡頭記錄下時代發展的脈搏。如今,山谷藝術空間已成為聚會、團建的好去處,許多團隊慕名而來,共赴一場山水文化之旅。
“橘紅”身影護山林
眼下正值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期。日前,在陽泉市城區義井鎮義東溝村牛家峪的獅腦山南路路口,一抹“橘紅”映入眼簾。牛家峪森林防火隊隊長張貴和隊員整裝待發。“今天我們還是按照既定路線,對林區進行巡邏。”張貴交代完任務,隊伍便“兵分多路”進入林區。
牛家峪森林防火隊,是一支半專業的森林草原防滅火隊伍,負責牛家峪、王家峪、神峪等周邊村山林的巡護任務。“我們隊員都是周邊村子的村民,熟悉這里的地形,每年還接受森林草原防滅火培訓,出現火情,我們能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也能為專業隊伍帶路。”張貴說,“許多隊員家就在山腳下,護住這片林就是守護自己的家。”
這段時間,牛家峪森林防火隊早上8點上班,一直工作到中午12點,簡單吃過午飯后繼續開工,一直到天黑才能回家。隊員有的三兩一組,開著巡邏車走村串巷,播放防火警示案例;有的帶著打火工具,騎著摩托車,在林區巡邏;還有的在主要卡口站崗放哨,提醒進山入林的市民,切勿野外用火。
“這些年,我們著重加強了森林防火宣傳教育,既要讓群眾明白‘防火’的重要性,又要讓大家知曉‘點火’的后果。”張貴說,“當然只靠宣傳還不夠,還需要我們多操心,實實在在地干。眼下正值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期,稍微有點火星就有可能引發森林火情。我和隊員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扎實開展日常巡邏和宣傳,努力守護好我們的綠色家園。”
垃圾入車村貌新
11月7日早晨7點,陽泉市城區義井鎮義東溝村牛家峪的街巷里,垃圾清運員開著垃圾車,挨家挨戶收垃圾。村民們笑著和清運員打過招呼,順手把垃圾扔進車兜里。從2017年開始實施“垃圾不落地”措施后,這樣的場景在牛家峪成了常態。
鄉村的人居環境如何,事關人們健康、安全、幸福和文明。近年來,牛家峪清理垃圾、改造旱廁,通過整治人居環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質。
清理垃圾是牛家峪整治人居環境的重點。清理過程中,牛家峪出動挖掘機、鏟車,清理村莊的積存垃圾。同時,村里還研究制定了環境衛生工作管理長效機制,由專業公司定期到村清理衛生、轉運垃圾,做好日常保潔。此外,村里還加大宣傳力度,鼓勵村民愛護環境、清掃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小廁所,大民生。推進農村旱廁改造不僅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民生工程。對此,牛家峪根據村里的實際情況、農民生活習慣等,又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后,確定了廁所的改造方式——改造水沖式衛生廁所。如今,牛家峪的村民在如廁一事上,已經從“將就”變為“講究”。
從“村民期盼”出發,以“村民滿意”落腳。牛家峪人居環境整潔了,村民的幸福感也隨之增強。下一步,牛家峪將在“凈”起來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繼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讓村莊更加宜居,村民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