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來》是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小英雄雨來機智勇敢地和敵人周旋,掩護交通員李大叔的故事,歌頌了他熱愛祖國、勇敢機智的優秀品質。這篇課文內容呈現出了六個板塊,篇幅較長,不僅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一定困難,而且也容易讓學生陷入疲憊與困惑中。怎樣運用高效課堂,實現長文短教,是教師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 長文短教,意味著要敢于“取舍”。一篇長文往往蘊含著豐富的語言知識、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多樣的寫作手法,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教師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這就需要教師深入研讀文本,依據教學目標以及實際學情,篩選出最具教學價值的內容。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小標題的方式梳理6個板塊,聚焦中心人物和故事情節,讓學生清晰地把握脈絡;同時聚焦雨來的語言、心理、行為描寫以及他“犧牲”時的環境描寫,引導學生體會雨來的英雄品質。通過這樣精準的取舍,突出重點,讓學生能夠抓住文章的核心,深入理解文本的主旨。 長文短教,教師要善用“巧法”。問題引導法是長文短教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師通過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重點。以本文為例,我設計了以下問題:課文為什么要寫雨來游泳本領很高?雨來上夜校對他思想的成長起到了怎樣的推動作用?文中三次出現“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每一次出現都有什么作用?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思考的過程中深入理解雨來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正是源于他受到的愛國主義教育,也知道前后照應是寫文章經常用到的寫作手法。情境教學能發揮重要作用。文章多次寫到還鄉河的景色,既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又為雨來脫險埋下伏筆,還能烘托氣氛。課堂上,我用希沃白板呈現還鄉河景色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章的氛圍和情感,增強其學習的代入感。 長文短教,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長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閱讀、自主思考。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通讀文章等方式,初步了解文章的內容和背景;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在感受雨來的人物形象時,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從而得出“面對敵人,雨來能巧妙周旋引開敵人,保護李大叔;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他寧死不屈,體現出堅定的愛國情懷”的結論。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提高閱讀能力,還能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長文短教,并非是對文章的簡單刪減和壓縮,而是一種智慧的教學策略,是對教學內容的精心篩選和優化,是對教學方法的創新運用,以及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培養。長文短教其實是長文精教、長文細教,它要求教師在課前下足功夫,深入研究文本和學生,這樣才能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高效、生動,讓學生在長文的學習中收獲知識、提升能力、感受語文的魅力。 (平定縣寧艾小學 ?李娟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