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建設非一時之功,需以恒久之力鑄就常態之基。唯有將文明理念深植制度、融入市民日常、鑄入城市靈魂,才能讓文明從“一時之美”變為“持久之景”,讓文明之花長久綻放。 健全制度是城市文明建設常態化的根本保障。文明的養成離不開規則的護航,若僅靠運動式整治,亂象極易反彈。我市通過出臺《陽泉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陽泉市市民文明公約》,將高空拋物、不文明養犬等問題納入法治化治理范疇,用制度明確“可為”與“不可為”。同時,建立“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的聯動機制,讓城管、社區、志愿者形成合力,避免治理“碎片化”,確保城市文明建設要求始終在線。 市民參與是城市文明建設長效化的內生動力。城市文明建設不是政府的“獨角戲”,而是全民參與的“大合唱”。從社區里的“文明議事會”收集居民建議,到校園中“小手拉大手”的文明傳遞,再到市民通過“隨手拍”監督不文明行為,當每位市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文明便有了扎根土壤的力量。 文化滋養是城市文明建設持久化的精神根基。文明的延續需文化浸潤。我市深入挖掘“中共創建第一城”的紅色文化底蘊,將革命精神與新時代文明理念相結合,通過持續開展特色文化活動,塑造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格。這種文化浸潤使文明價值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為文明建設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支撐。 讓文明之花常開,關鍵在于實現從“創建”到“建設”的理念升華。我市的實踐表明,唯有以制度固根基,以參與聚合力,以文化鑄靈魂,才能讓文明的底色愈發厚重,讓文明之花在山城常開常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