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雙節“相遇”,我市消費市場活力迸發。萬達、濱河、“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等商業載體協同發力,憑借強大的集聚效應共吸引客流78.48萬人次,實現營業額3660萬元,同比增長 9.24%。這組亮眼數據不僅印證了我市商圈的消費吸引力,更標志著其正從單純的商業場所,向兼具輻射帶動功能的城市新地標加速轉型。 商圈作為城市消費的核心載體,其價值遠超“商品交易平臺”的傳統定位。它既是展示新供給、新場景、新客群的前沿窗口,又是撬動經濟增長的關鍵支點,在促進商旅文體深度融合、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激活區域經濟活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樞紐作用。當前,面對消費升級浪潮與區域競爭壓力,我市需要從業態多元化、智慧化轉型、服務品質化三大維度練好“內功”,進一步提升商圈的核心競爭力與輻射能級,為消費動能培育筑牢根基。 從需求端看,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升,消費結構已從“滿足基本生活”向“追求品質體驗”跨越,文化消費占比持續攀升。我市商圈敏銳捕捉這一趨勢,以“文化賦能商業”打造差異化優勢。“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推出沉浸式實景演出《人間煙火》,將工業歷史記憶與消費場景深度綁定,讓游客在購物休閑中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蘊;萬達廣場聚焦年輕客群,舉辦動漫節、潮玩展等活動,精準對接Z世代人群興趣需求。與此同時,亞文化消費成為新增長點,盲盒、谷子等與知名IP跨界融合的產品,催生了商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商圈持續注入活力。 在智慧化轉型賽道上,我市已邁出探索步伐。城區商務局聯合山西優選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開展的“百店聯動直播帶貨”活動,不僅實現了線上流量向線下門店的轉化,更積累了“線上引流+線下體驗”的融合發展經驗,為智慧商圈建設奠定基礎。未來,我市還需進一步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快商圈數字化改造:推動停車場無感支付、商鋪智能導購、消費數據實時分析等場景落地,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消費生態,讓智慧服務覆蓋“逛、買、吃、玩”全流程,既提升商圈運營效率,又增強消費者體驗感。 消費市場的持續繁榮,離不開優質消費環境的“護航”。在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同時,必須同步織密消費環境“防護網”:一方面,加強精準監管,建立多部門協同的動態治理機制,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哄抬物價等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另一方面,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完善售后服務“綠色通道”,推動投訴糾紛高效解決。唯有讓群眾“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放心消費”,才能為商圈長遠發展注入持久動力,真正將商圈優勢轉化為經濟增長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