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山西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山西黃河重點生態區太行山西麓(中段)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以下簡稱“太行山西麓示范工程項目”)和山西華北重要生態屏障陰山東段長城文化帶(大同)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以下簡稱“陰山東段示范工程項目”),成功入選2026年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并獲6億元中央財政資金支持。 據悉,兩個項目均為山西省提前開工建設的“十五五”重要生態修復項目,也是繼今年上半年五臺山示范工程項目獲批國家競爭性評審示范項目以來,再次獲得國家級示范工程項目。今年,山西獲批國家競爭性評審示范項目3個,共爭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9億元,計劃預算投入16.35億元,實施3800公頃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 
太行山西麓示范工程項目是筑牢太行山重要生態屏障、加快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賡續“太行精神”、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重要抓手。項目區涉及陽泉、晉中、長治、晉城4市17縣(市、區),工程總投資5.52億元,修復治理廢棄礦山圖斑994個,修復面積1076.51公頃,工程實施后可實現陽泉、晉中、長治、晉城4市全域廢棄礦山圖斑“清零”。 陰山東段示范工程項目是保護首都水源安全、筑牢“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和保護長城文化帶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舉措。項目區涉及大同市天鎮、陽高2縣,工程總投資5.2億元,修復治理廢棄礦山圖斑494個,修復面積1693.41公頃,工程實施后可改善長城沿線人居環境,保護長城生態文化,是重點生態區保護與經濟協同發展的典范。 近年來,山西省連續三年累計爭取國家競爭性評審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7個,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1億元,成為全國自然資源系統爭取中央財政資金用于礦山生態修復最多的省份。 項目實施后,朔州、忻州、晉中、陽泉、長治、晉城、臨汾、運城8市全域廢棄礦山圖斑將全面“清零”,超額完成“十四五”時期國家下達山西歷史遺留廢棄礦山1萬公頃的修復任務,為全面完成全省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任務、建設美麗山西打下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