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湖(資料圖) 
和盛園(資料圖) 金秋時節,平定縣巨城鎮西嶺村美得耀眼——和盛園內,綠葉、黃葉、紅葉交織在一起,仿佛打翻了大自然的調色盤,五彩斑斕;不遠處,古樸典雅的石頭民居坐落在街巷兩側,隨著道路蜿蜒而去;村子深處,在龍湖垂釣、游玩的人不少,湖水在夕陽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利用這些美景,村里推進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這不僅鼓了村集體的腰包,也讓村民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說起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西嶺村黨支部書記張秋祥話語間難掩自豪,“以前,人們說西嶺村是‘山高、風猛、村子窮’。如今,大伙兒說西嶺村是生態宜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 人們對西嶺村的評價,所言不虛。這從村子近年來獲得的中國傳統村落、山西省文明村、山西省首批美麗宜居示范村等榮譽稱號上,也能窺得一二。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大家眼中的西嶺村,過去卻是另一番模樣。 “鄉村要振興,環境是基礎,產業是關鍵。沒有好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怎么能引來投資商?”西嶺村村民、“老愚公”建設隊隊長郝滿棟回憶說,以前,西嶺村周邊的荒山上,只有6000多棵樹。春天,村里風沙大;夏天,村里陰涼處少;冬天,更是寒風凜冽。后來,在全村人的努力下,村里前前后后栽種了16萬株樹苗,品種既有白皮松、側柏、國槐等綠化樹,也有碧桃、櫻花等觀賞樹。 招商引資光靠村子“綠”起來不行,還要美起來、方便起來。對此,西嶺村在推進旱廁改水廁、污水處理、垃圾治理等工程的同時,還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建起了和盛園、和韻園、和壽園等多個生態小游園,并建成了刻有“千字文”“二十四節氣”“百家姓”等內容的石刻文化長廊。 西嶺村的美景有很多,若說最美的地方,不少人會給出同一個答案——龍湖。村民荊小軍告訴記者,龍湖所在的位置,以前是一條“亂柴溝”,里面隨處可見亂石雜物、生活污水。后來,支村“兩委”組織村民在“亂柴溝”的上游修建大壩進行蓄水,又對周邊環境進行綠化、美化,這才有了如今蓄水近4萬立方米、水域近9000平方米的龍湖。 在西嶺村走一圈,記者無心念叨著這里坡路多、平地少。村民郗巧存笑著接過話茬:“西嶺、西嶺,說的就是俺們村處在山嶺之上,平地不多。以前,村里是土路,夏天下雨、冬天下雪,別提多難走了。”近年來,西嶺村支村“兩委”下大力氣硬化道路,方便村民生活,也利于產業發展。“就在今年夏天,村里再次對道路進行了提質改造。這些路既是村民的出行路,也是村子發展的產業路、資源路、旅游路。”張秋祥說。 山綠了、景美了、路通了,產業也隨之發展。為了把村里的“美景”變成發展的“前景”,西嶺村支村“兩委”在外出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向專業人員求教后,定下了圍繞“窯洞、梯田、湖水、公園”推進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通過產業興旺“撬動”鄉村振興。 龍湖山莊是西嶺村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山莊負責人王海軍說,多年前,他和朋友曾來龍湖游玩,便被這里的美景所吸引。后來,經過多方考察以及充分的市場調研后,他選擇到這里投資建設山莊。經過多年建設,龍湖山莊依龍湖而建,山莊前是寬闊的龍湖,湖邊種著垂柳,山莊的一側還有一個濕地公園。龍湖、奇石、垂柳、民居,相映成趣、美不勝收。 “目前,人們來山莊可以品嘗美食、休閑垂釣,還能燒烤。”王海軍補充說,“龍湖水深、面寬、魚多,是釣魚愛好者的天堂。尤其是每年春、夏、秋三季,來這里游玩的人很多。” 西嶺村的高人氣還帶動了農產品的銷售。陽泉市昌順養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家禽飼養和銷售、食品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綜合型農業企業。企業存欄蛋雞常年在20萬只左右。雞舍里,一排排雞架整齊排列。蛋雞有的低頭啄食,有的啄水管按鈕喝水,還有的閉目養神。工人推著塑料筐熟練地拾雞蛋,不一會兒就裝滿了一筐。公司相關負責人袁建英說:“企業的雞蛋主要靠批發商銷售。不過,近年來村里文旅產業發展得好,游客多,也能適當帶動雞蛋銷售。” 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給了村民就近就業的機會。山莊服務員、養殖公司撿蛋員、運輸員、門衛等崗位,讓村民不出遠門,就能實現打工賺錢。如今,在“千萬工程”經驗的引領下,西嶺村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宜居、宜業、宜游鄉村。 “鄉村振興永遠在路上。”張秋祥表示,目前,西嶺村正在謀劃“一二三產業統籌,農文旅研學融合”的發展模式,并有計劃地提升旅游服務水平,推動村子“顏值”轉化為更多“產值”。(張泉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