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十一”黃金周的熱浪退去,我市的藏山景區與娘子關景區不約而同地開啟了淡季運營模式。在我看來,這并非簡單的門票降價與時間調整,而是一種發展思路的轉變,意味著我市的旅游產業在尋求更健康、更持久的發展路徑。 淡季優惠絕非“門可羅雀”的無奈應對,而是景區從“門票經濟”向“體驗經濟”的智慧轉型。藏山景區將全價票調整為50元,娘子關四景點聯票半價僅33元,這看似降低了單客收益,實則開辟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對于時間彈性較大的游客群體,包括銀發族、研學團隊、自由職業者而言,價格優勢結合更舒適的游覽體驗,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這種策略,不僅可以讓全年的旅游收入更加平穩,而且可以培育一批忠誠度更高的“回頭客”。 從兩大景區的淡季布局,可見其精準的市場細分與價值重塑。藏山景區在封閉仙人峰區域確保安全的同時,著力推介玻璃滑道、5D炫彩玻璃懸橋等現代游樂項目,將自然景觀與科技體驗巧妙融合;娘子關則明確瞄準團建、研學市場,依托“天下第九關”的歷史底蘊與雄關秀水的自然資源,打造差異化產品。這種有針對性的內容供給,使得淡季旅游不再是旺季的“縮水版”,而成為獨具魅力的“特別版”。 景區在推行淡季優惠的同時,堅守著公益屬性。對老人、軍人、殘疾人等群體的免票政策,對學生群體的半價優惠,體現了旅游資源的社會共享價值。這種發展理念,讓旅游不再是少數人的奢侈消費,而是成為更多人能夠體驗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當藏山景區的“趙氏孤兒”傳說在冬日的寧靜中更顯厚重,當娘子關的雄關秀水在淡季的悠閑中更具韻味,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兩個景區的季節性調整,更是整個旅游業從粗放式增長向精細化運營的轉型縮影。淡季不“淡”,它恰恰是旅游業走向成熟、理性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在這靜默的季節里,正孕育著旅游業下一個春天的勃勃生機。(王楚煜)
|